在东莞松山湖悠兰里,我找到了城市的B面
在不少人眼里,对东莞松山湖的印象一直是“硬核直男”。这个“五一”假期,松山湖畔的悠兰里ULAND-松山湖文化艺术街区(下称“悠兰里”),用一场名为“缝隙U乐园”的狂欢,撕开城市的另一面——这里没有机械轰鸣,只有初夏的蝉鸣声;没有工作压力,只有草坪上回归童年的“波波池”。在悠兰里,可以找到城市B面的打开方式。


松弛感“天花板”:躺平也能玩出仪式感
“五一”假期首日,通湖礼廊的草坪上“长”满了年轻人和亲子家庭。有人戴着耳机仰望云卷云舒,有人举着手机合影拍照打卡。谁说放松必须要有KPI?正如不少年轻人挂在嘴边的“it’s 休 time!”“该躺平就躺平,才是对假期最基本的尊重。”
悠兰里的“随地大小躺”区、“草坪戏水区”精准戳中了当代年轻人对“躺平自由”的执念,将松弛感带到生活中。


文化混搭实验:传统与创新交融
在追求“短平快”的流量时代,悠兰里偏偏要玩“慢美学”。中国根书艺术馆(松山湖)里,以深山古木的根须为笔,以岁月的年轮为纸,让根脉成书。松山湖盒子美术馆内,小朋友们用拓印铭刻植物的印记,不远处的松山湖人工智能科学馆却上演着《机器之眼——AI的幻想之旅》人工智能数字艺术展。这种传统与未来的交融,让悠兰里既有古典美,也有科技风,文化混搭碰撞出新火花。


“赛博式”遛娃:数学也玩出新花样
在魔方世界中看小方块的大智慧,在不同的图形中窥见几何奥秘,观察多面体的千变万化,感受达芬奇穹顶的力道与美学……你以为的数学还是枯燥的课堂?悠兰里的松山湖数学探索馆早已将数学玩出新花样,让亲子家庭享受“赛博朋克风”的亲子时光。

当数学变成游乐场,孩子与家长一起探索数学,“遛娃”的同时还能激起孩子的学习兴趣。家长不禁感慨:“原来数学的尽头不是苦恼,而是快乐星球!”
派对“基因”觉醒:满足“多重”快乐
夜幕低垂,悠兰里切换成“夜间模式”。草坪上的微醺酒夜派对,爵士、民谣、流行、摇滚随时切换,快闪舞蹈区突然出现的街舞爱好者,让围观群众秒变“气氛组”。


最懂年轻人的是藏在细节里的“反套路”:湖·NOW市集的多家创意摊位带来文旅消费新体验;运动充能区和益智互动区带来夏日飞行棋、翻滚保龄球等简单又能出出汗的小游戏……一次性满足“多重”快乐的“缝隙U乐园”,本质上是把选择权交给消费者,既能满足碎片化与沉浸式的双重需求,也让快乐可以“自定义”。


通过持续的文化内容供给和场景再造,松山湖正加快从“旅游目的地”转向“文化体验场”,“缝隙U乐园”就是很好的一次尝试。在这道缝隙里,不仅藏着这座城市的B面,更藏着松山湖打造杰出人才向往地的决心——当城市开始认真“讨好”年轻人,连缝隙里都能开出乐园。
策划:郭文君 陈启亮
撰文:何绮莹
受访单位供图
【作者】 何绮莹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