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报》点赞大连!

日前
《中国改革报》刊发两篇文章
《锚定目标加油干!
大连让“提升清单”变成“满意答卷”》
《“三资”变“活钱”
大连经济高质量发展底气足》
点赞大连改革经验
锚定目标加油干!
大连让“提升清单”变成“满意答卷”
近年来,辽宁大连市委通过开展“对标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找差距查不足明方向抓提升”工作,对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情况进行全面检视,精准查找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差距不足、短板弱项,提出可操作、可量化、可考核的针对性具体措施,形成《大连市对标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快“两先区”高质量发展提升清单》(以下简称《提升清单》)。
《提升清单》明确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区域科技创新中心、高水平开放门户枢纽、现代海洋城市、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六个建设”目标,通过对目标任务的精准拆解、实施路径的系统设计和保障机制的创新优化,形成项目化清单化工程化抓落实促提升的责任闭环,以实干书写人民满意的答卷。

打造讲政治实践载体
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大连将《提升清单》作为旗帜鲜明讲政治、系统落实党中央及省市决策部署的集成平台,确保落地见效。
突出政治引领
大连始终牢牢把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开展《提升清单》编制修订,重点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和辽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逐字逐句研究梳理落实举措,先后开展2次全面修订、发布10个全新版本,切实把总书记最新重要指示、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要求,细化为具体举措、转化为责任、谋划为项目,推动全市形成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政治自觉行动自觉。

突出效果导向
大连强化市级统筹调度,市委常委会每季度召开专题会议听取《提升清单》任务落实情况,市级分管领导每月调度,晒进度、看实绩、促提升,推动形成比学赶超、追求卓越的发展氛围。
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考办加强跟踪问效,既对贯彻落实举措制定情况进行督查指导,也对清单目标任务落实情况进行总结评估,确保《提升清单》执行有力、取得实效。
发布促提升任务清单
确保高质量发展可感可及
大连始终聚焦“提升”这个主题,开展《提升清单》编制调整。
内容上不面面俱到
大连主要瞄准战略性、关键性、引领性问题,对事关“六个建设”重点工作进行精准细化。
聚焦“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任务,对英歌石科学城建设、自贸片区整合提升等作出明确部署;


聚焦“拉长长板”,对提升制造业竞争力、延伸绿色石化产业链条、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明确了目标路径;

▲6月10日,由恒力重工建造的首艘18.1万载重吨散货船顺利下水,成为国内第一个在船台建造并顺利下水的该吨级散货船。
聚焦“补齐短板”,对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特色现代海洋产业、促进文体旅融合发展等作出了具体安排,确保靶向发力精准施策,以重点工作突破带动全局工作提升。

目标上不含糊将就
大连立足“跳一跳、够得着”,高标准设定各项具体任务预期目标,量化指标节点清晰、可见可考,一旦确定只升不降,直至完成方可销号。
针对现代化产业体系中每个重点产业,不但提出总体产值目标,还提出具体支撑区域、承接企业及其细分目标。

《提升清单》实施以来,全市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保持两位数增长,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从12.5%提升到14%,正在向2025年达到15%的目标稳步迈进,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百舸争流、勇于争先的良好态势。
“三资”变“活钱”
大连经济高质量发展底气足
近年来,辽宁大连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必须统筹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的关系,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开展国有资产资源资金(以下简称“三资”)清查盘活专项行动为抓手,全面掌握“三资”底数、深入挖掘“三资”潜力、有效释放“三资”价值。
截至今年6月末,累计盘活国有“三资”收入246.89亿元,占同期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12.7%,为增强财政资源统筹能力、因地制宜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提高站位、统一思想
系统绘制“施工图”
大连市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通过不断盘活存量、持续做优增量,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连续4年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今年有望成为东北地区首个“万亿GDP城市”。

做实基础
摸清底数
大连在全市开展国有“三资”“全覆盖、起底式”摸底清查,首次同时将各级政府管理、控制的2100余家行政事业单位资产、110余户国有企业资产、5类自然资源、60个特许经营权项目、6700余项国有数据目录纳入排查范围,对房屋土地、股权两类重点资产进行专项核查,实施大数据比对分析,全面掌握国有资产底数,科学开展资产价值估算,形成资产“底数清单”“盘活清单”,建立“盘活任务台账”“问题解决台账”,进行动态化跟踪、销号式管理。

分门别类
因资制宜
对于能够市场化处置的资产,充分利用当地资产交易平台、全国性网络交易平台等渠道公开处置。
对于适用于社会民生事业的资产,通过用于建设“菜篮子”工程、康养产业和人才公寓等方式,强化国有资产公共服务属性。
对于经营性资产,通过实物注资、作价入股等方式,支持重点项目建设,优化企业资产结构,最大化发挥国有资产效能。
对于短期难以处置或零散的资产,打包委托专业企业进行市场化运营,进一步提高盘活效率。
效能优先、重塑价值
涵养增收“活水源”
真正的盘活绝不应满足于一次性的处置变现,大连始终坚持释放资产长期价值、形成可持续造血功能目标,着眼未来开展专业化、市场化、系统化运作。
一批融合性项目
增添了消费活力
大连针对始建于1905年、被誉为大连城市记忆的活化石的东关街历史文化街区长期闲置问题,采取PPP模式开展“资产+功能+运营”一体化开发,对老建筑、老街区进行“修旧如旧”的保护性留存,引入博物馆、陈列馆、艺术馆等公共文化空间以及民宿客栈、茶社酒馆、文创工坊等经营服务空间,既保留历史韵味,又满足现代生活需求。多元文化元素深度融合,让百年老街焕发新颜,“开街”后迅速成为现象级热门话题,十天内三登央视,成为赋能文体旅高质量融合的标志性工程。


▲东关街历史文化街区
以东关街为代表的一批历史文化街区、老旧厂房创意园功能重构与价值再造,成功引领各类文体旅融合消费新场景强势崛起,2024年全市接待游客、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增长28%、20%。

▲冰山慧谷熊洞街
一批普惠性项目
提升了民生温度
大连以市场化运营模式有序推动学校体育场馆非教学时段对社会开放服务,引入专业化运营提高场馆利用率、收益率,有效纾解群众健身需求旺盛与运动场地供给不足的矛盾,实现了资产发挥社会效益与“反哺”学校运行的双赢闭环。
统筹整合城市更新、存量建设用地整理、保障性租赁住房等政策工具,大力实施城市安居项目,2024年盘活闲置房地产用地743万平方米,筹集保障性住房8000套,城中村改造消化存量商品房3000余套,有力托起了新市民、青年人的“安居梦”。

▲泉水河畔保障性住房项目效果图

来源:《中国改革报》
图片:雪林 张春雷
部分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编辑:王辰 何鑫
校对:鞠传强 滕永梅
主编:单淼
监制:穆军 侯智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