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地图“车道级广告”引发用户不满 被指“焊死在路面上的广告”
好的广告能被当成优秀题材反复研究,而生硬植入的广告则会留下骂名。
近日,百度地图导航界面的车道上出现某饮料品牌的广告,引发用户的不满,被戏称为"焊死在路面上的广告"。

多名用户反馈导航植入广告
相关工作人员回应
多名用户在社交平台反馈,百度地图近期为其3D车道级导航植入了广告内容,在用户进入相应导航功能界面时,屏幕上显示的3D车道中偶尔会出现“累了、困了、喝 XX 特饮”等广告字样。从用户发布在社交媒体平台的配图看,在百度地图导航的界面中,在导航的路线图地面上不仅出现了广告语,还带有图片立牌。
据红星新闻报道称,百度客服针对此事回应表示:“会帮你记录并反馈问题,由专员处理。”对于具体何时能够解决,客服称“请以地图页面更新为准”。
此外,东鹏特饮投资者关系部门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具体事件可能还需要跟负责合作的部门确定一下,我们尽快核实和处理一下,感谢关注和提示。”
车道级广告引众多网友吐槽
是否会影响行车安全?
有用户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吐槽称,自己使用百度地图导航时,导航界面的车道上竟然出现“累了困了,喝东鹏特饮”的几个大字,原来广告竟然可以这样打?他们给的实在是太多了吗?这位用户表示,本来百度地图的开屏广告就很让人厌烦,结果百度不知道怎么想出的这种植入方法,把广告词焊在导航的车道路面上,这个“小妙招”看得让人十分火大。
另一位用户遇到的情况更离谱,因为这个广告竟出现在车子开到路口的位置,几个大字甚至把车道指引都盖住了。导航本应该显示与驾驶相关的信息,这种大字会让驾驶员认为是重要内容,可能会为了看清楚而分心瞄一下手机,结果百度竟然在汽车过路口时给你放的是广告?万一正好出了交通事故怎么办呢?
业内专家指出,百度地图的做法可能已经触及了法律与监管的灰色地带。虽然目前我国没有专门针对导航软件广告的法规,但《广告法》明确规定广告不得"含有妨碍社会公共秩序或者违背社会良好风尚的内容",且应当"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将商业广告强行植入驾驶者视线焦点区域,可能被认定为妨碍安全驾驶的公共秩序。
此外,《网络安全法》强调网络产品和服务应当"符合国家标准的强制性要求",保障用户"安全、便利"使用的权利。如果这类广告被证实增加了行车风险,百度可能面临监管介入。
覆盖率稳居市场第一
广告引发深刻讨论
根据易观智库报告,百度地图以70.8%的活跃用户,覆盖率稳居市场第一,同时启动次数占比66.2%,使用时长占比64.4%,均大幅领先于高德地图(活跃用户23.7%)和搜狗地图(活跃用户5.8%)。
作为市场占有率超70%的行业领导者,百度的做法很可能被竞争对手效仿。事实上,已有网友担忧:"百度已经开启了第一枪,另外两家(高德和腾讯地图)相信也不会太久"。如果这一预测成真,未来用户在使用任何主流导航软件时都可能面临类似侵扰,这将彻底改变移动导航领域的用户体验标准。

图源:金融界汽车
据IT之家报道,百度地图4月15日上线V21版本,相应版本主打“智驾级车道导航”“智驾级车位导航”“智驾级4D导航”“智驾级AI导航”“智驾级数据”。
其中,“智驾级车道导航”号称以车道为最小行驶单元,辅助智驾安全决策,号称“让智驾不惧中国复杂交规路况”;“智驾级车位导航”帮助智驾串联最后一公里,从车位到车位“行泊一体”。而“智驾级4D 导航”则是“导航与智驾感知全面的融合”,“多一个维度看路”;“智驾级AI导航”则是指全新的“小度想想”AI助手。
这一创新性的广告形式迅速引发网友强烈不满,被戏称为"焊死在路面上的广告",相关话题在社交媒体持续发酵。这起事件不仅折射出互联网平台在流量变现与用户体验之间的失衡,更引发了关于导航软件广告是否会影响行车安全的深刻讨论。
资料来源:IT之家、红星新闻、@热度新闻、科技N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