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浪文章网 手机版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一生被嫌弃的暴躁老哥钟馗,是如何成为怪物猎人的?

时间:

雾气弥漫间,两个小鬼扛着巨大的宝剑艰难前行,随后,魁梧威风的钟馗骑着猛虎登场。这一场景来自游戏《黑神话:钟馗》发布的首支CG先导预告片,2025年8月20日,该预告片公布后,迅速引发全球游戏圈讨论。上线一天,播放量突破千万大关,登顶B站热门视频榜榜首。

一年前的同一天,2024年8月20日,《黑神话:悟空》正式登陆PC、PS5平台,该作全平台销量至今已接近3000万套,全平台最高同时在线人数超300万人,打破中国游戏历史纪录。

作为《黑神话》系列的第二部作品,游戏以中国民间传说中的著名角色“钟馗”为主要创意来源。在CG先导预告片中,这一形象参考了明代的《钟馗骑虎图》,画中钟馗执剑骑虎回望蝙蝠。《黑神话:悟空》美术总监杨奇表示,《黑神话:钟馗》灵感来自他曾经做梦梦见钟馗骑虎。

“悟空”的形象来自于《西游记》,在诸多经典演绎中深入人心,西游取经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对比悟空,钟馗在民间传说中形象更为模糊,“捉鬼”成为普遍的笼统认识。钟馗到底从何而来,又是如何成为中国民间传说和风俗中的重要人物?

《黑神话:钟馗》先导预告片截图(图:游戏科学)

“怎么这位相公生得这等丑恶”

民间传说里的钟馗,形象和故事是逐渐丰满的。

有学者推测钟馗故事的起源可能早于唐代,后来宋朝人根据唐明皇当时赐给大臣的钟馗神像判定他是读书人。唐明皇当时赐给大臣的钟馗神像是怎样的?北宋鉴赏家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卷六《近事》中写道:“昔吴道子画钟馗,衣蓝衫,鞟一足,眇一目,腰笏巾首而蓬发,以左手捉鬼,以右手抉其鬼目。笔迹遒劲,实绘事之绝格也。”这是现存年代最早的钟馗画像,只不过不是吴道子画的,而是五代时期人物画家石恪的作品。

记载钟馗出世的文献,以《天中记》引《唐逸史》为最早。据说钟馗生于隋代,是个读书人,唐高祖武德年间,“应举不第”,之后“触阶死”。究其自杀原因,并非文采不济,而是容貌丑陋,后世也都以此描述。

在民间,影响最大的版本,当数清代烟霞散人所著神魔小说《钟馗全传》,它相对完整地讲述了钟馗的传说故事。

《钟馗全传》中,故事这样展开:唐代时,钟馗因相貌丑陋,科考位份被夺后,自杀于金殿,后奉命巡查冥司,遍历九大地狱,会见十殿阎王,诛戮山魁,收捉蝙蝠等。钟馗被阎君封为“平鬼大元帅”,赴万人县平除阴间众鬼,大获全胜后班师归地府,被册封为神。

开篇描摹钟馗的样貌,“生的豹头环眼,铁面虬须,甚是丑恶怕人。”紧接着写道,“谁知他外貌不足,内才有余,笔动时篇篇锦绣,墨走处字字珠玑。且是生来正直,不惧邪祟。”也借他人之口写一店小二见钟馗后“吃了一惊,说道,‘我这里来来往往,不知见了多少人,怎么这位相公生得这等丑恶!’”

(传)五代南唐 顾闳中《钟馗出猎图》(局部)(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样貌的丑陋,酝酿出书中钟馗处理的第一次冲突。钟馗参加科考因文章不凡,高中第一甲,被引上金銮殿请封状元,德宗皇帝嫌弃他样貌丑陋。韩愈等人劝谏皇帝不要以貌取人,但宰相卢杞却附和皇帝,建议另选状元,钟馗听后当场怒打宰相,后自刎而死。

臣子进言皇帝,宰相不能怜才,反而害才,奸邪误国。后皇帝将宰相卢杞发配岭外,封钟馗为驱魔大神,以状元官职殡葬。

钟馗受封后游历四方,见到阎君。阎君告知地狱管理井井有条,没有游魂作祟,指明钟馗到人间驱邪,他不解称,“阳间乃光天化日,又有王法约制,岂容此辈存站耶?”

阎君答,“大凡人鬼之分,只在方寸间。方寸正的,鬼可为神,方寸不正的,人即为鬼”,并列举了假鬼、奸鬼、冒失鬼、轻薄鬼、醉死鬼、丢谎鬼、色中饿鬼等,还送了含冤、负屈两个英雄、三百阴兵、坐骑白泽助钟馗驱鬼。

“世事浇漓奈若何,千般变态出心窝。止知阴府皆魂魄,不想人间鬼魅多!”这是《钟馗全传》第一回开篇。《钟馗全传》借鬼域画人间,实际是一部讽刺小说。

在钟馗之外,假托塑造了韩渊(喊冤)和富曲(负屈)两鬼卒随从,采取游历各方的方式,祛人间鬼魅、铲世道不平。这部书在老百姓中影响很大,哪怕目不识丁的人也能从别人的述说中了解故事,辗转口传,钟馗的传说在口口相传中愈加丰富。

钟馗与一般的传说人物不同,他是活人死后变成的鬼,主要以鬼的面目出现,斩鬼除妖、惩恶扬善。这个角色又与一般的传说人物有相同之处,其外在形象是鬼,但内核是人、是神,不仅有人的七情六欲,所做之事也是维护人间正道,其底色是来自民间的朴素的道德训诫。作为亦鬼亦人亦神的形象,在中国众多的民间传说人物中,钟馗堪称独一无二。

《钟馗全传》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从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丑恶现象中攫取一些典型事例,添加大量情节,如钟馗手执玉皇赐予的剑和笔,诛邪魅、记善恶,是本书赋予的钟馗形象,也是钟馗传说的衍变。

正如《钟馗全传》开头所说的那样:

昔人有问画师曰:“天下何物易画?”画师曰:“莫如鬼。”人曰:“鬼无形者,何以易画?”画师曰:“正以其无形者,所以易画也。”

2025年8月19日,德国科隆,2025科隆游戏展开幕夜现场,游戏科学发布《黑神话:钟馗》预告片(图:视觉中国)

从辟邪之物到怪物猎人

民间传说中的钟馗又是从何而来?它是如何在民俗生活中演变为捉鬼大师和怪物猎人的?

戏曲史专家陆萼庭征引近百种原始文献,在海量的文献考辨和精到的美学分析中,呈现了钟馗在民俗及不同文艺门类中的形象演变史。

“钟馗”并非一开始就是捉鬼之神,其间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生长演变过程。

钟馗的原始形态是物。古代有一种用来锤击的工具,名叫“椎”。椎的上端形似古代玉制礼器“大圭”,《周礼·考工记》上描述“大圭长三尺,杼上终葵首”。汉代《说文解字》记载,“椎,击也,齐谓之终葵。从木,佳声”,古代齐地(今山东泰山以北地区)称椎为终葵。

从反切学上推究,“终”字的声母和“葵”字的韵母相结合,就是“椎”的读音,终葵为椎,宋代人称之为“切脚语”。这种语言习惯形成久远,如胡同为巷、窟窿为孔、曲连为圈。慢读“终葵”和快读“椎”,都能独立成词,取义相同。

终葵为椎,在周朝已成为普通的辟邪物。《左传》中有引述,昔武王克商,周公分康叔(周公弟)以殷民七族,其中有终葵氏,取“终葵”为族名,似有辟邪之意。

这种锤击工具的神秘性是在漫长的时间里逐渐增添上去的。其中关键的一点,是“椎”参加了古代的打鬼队,成为主要的打鬼工具之一。

在古代,人们对肉体的痛苦、夭折、暴毙等现象不理解,统统归咎于鬼的作祟。当时的人们眼中,人有好坏,鬼分善恶,自然而然要去打击与人作对的邪鬼。他们形成了一些仪式,怎么找鬼、怎么打鬼、最后怎么取得胜利,通过规定的摹拟动作加以表现,然后获取一种心理上的安慰,仿佛从此沉疴得愈、难题有解,世界清明。

汉代的驱鬼辟邪图显示,虽然最早图的画面简单,但“椎”一直占据主体位置。作画者主要根据生活中勇士执“椎”的模样,画一神像,单手执椎,有击鬼辟邪之意。古人把画像张贴在门上,这样的画意图让“终葵”发挥威力,而神像是谁无关紧要。进入打鬼队的椎(“终葵”),自然而然有了打鬼的专职。

明代 戴进《钟馗夜游图》(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至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铁锥的柄——那种使用日久的木柄,把它的碎屑做成药丸服用,“主治鬼打”,可见“椎”在民间被神秘化的程度。

随着“椎”带上神秘色彩,“终葵”的名声越传越大。终葵辟邪,名扬四方。事物一出名,效仿者群起,如同仿冒名牌商品。凡是形状近似于椎的东西,都可叫作终葵,或采用同音变形的命名方式,如《尔雅·释草》中记载的植物“蔠葵”,《广菌谱》中记载的菌类“中馗”,明代有书直接称之为“钟馗菌”。

在古代民间驱邪求福的心理作用下,钟馗入名成为一种表达方式。南北朝时,人们以终葵为名渐多,而且几乎都把原来的“终”改为“钟”,这反映出一种避讳意识,当时在人们的潜意识里,终葵作为椎的原型已被淡化,只是把它当作辟邪之神来崇拜。

随着崇拜之心愈甚,此神“呼之欲出”。按照世俗生活的逻辑,有一部分神是凡人的升华;超人,必须先是人。这位辟邪之神理应经历一番凡人生涯,接受命运捉弄,遍尝人世冷暖。钟馗的打鬼故事因此更加丰满。

从前《申报》上曾有一则端午节广告,一家老字号大药房在为自己的“名牌”产品吹嘘:“中进士有斩妖魔之能力,自来血有斩病魔之能力。”钟馗进入了广告词,可以想象他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那是1921年的事,上距“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轫已历两年,旧习俗的尖壳更薄,钟馗作为民间传说人物对现实的影响日益淡化,但没有抹掉,因为他转入深层,成了中国民俗的一部分。

关于钟馗从物到人的演变过程,清代的赵翼简明概括为:终葵本以逐鬼,后世以其有辟邪之用,遂取为人名,流传既久,则又忘其为辟邪之物,而意其为逐鬼之人,乃附会为真有是食鬼之姓钟名馗者耳。

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韩茹雪

责编 李屾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