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浪文章网 手机版
首页 > 实时讯息 >

卞毓方:你负责投送实物,我负责投送精神

时间:

文化人的生命图谱中,读者与作者的经纬总在悄然转换。前者如春蚕啮桑,摄取日月菁华;后者若破茧成蝶,点缀金秋世界。

我在知命之年从文。于我,这不仅是职业的改弦易辙,更像是老树茁发新枝。三十载春秋过手,若论最先得到认可的,当数《北大三老》一文。

1995年早春,在燕园:张中行先生披着青灰长衫绕未名湖散步,金克木先生边瞧电视上的围棋比赛边跟我海聊,季羡林先生在阳台改装的小书房伏案,我驻足屏息,不忍近前打扰。拙文见报后,与三位先生续缘。张老满面春风:“我到处打听,不知你是谁。”金老眯缝着细眼:“我俩随便聊的几句,被你化成了锦绣,你应该去写小说的,自由度更大。”季老独指文末:“‘愿作先生窗外的一株树’,此句可入《世说新语》。”大师的激励如古砚余墨,至今洇染在我记忆的宣纸上。

2010年,我追寻饶宗颐先生去敦煌的步履,更如佛窟中乍现的灵光。是时,我撰写《寻找大师》,计划以饶公开笔。既是寻找,当然包括拜谒他本人。但饶公住在香港,路程遥远,加之年迈,拒见生客。我正一筹莫展之际,忽得知信息:是年8月8日,饶公将去敦煌庆祝九十五岁大寿。这就天助我也。8月7日,我登上飞往敦煌的班机。次日,在祝寿活动现场,如愿以偿见到了饶公。

所谓如愿以偿,包括握手、照相、讲话。人潮汹涌,众星捧月,我只来得及向老寿星说上一句:“我是季羡林的学生,从北京来看您。”

饶公握了握我的手,从喉间逸出一声悠长的“哦——”,似欣慰,也似喟叹。

事后,我在某校讲演,拎出这则花絮。“您就说了一句?”有学生起立发问。“就一句。”我老实承认。“饶先生就答了一声‘哦——’?”“是的,就一声‘哦——’。”“您怎么去的?”他皱起眉头。“坐飞机啊。”北京离敦煌两千多公里,那时没通高铁。“请问机票能报销吗?”他问得干脆直截。“我是自动跑去的,饶公没有请我,也没有谁派我。机票我还留着。”我冲他笑笑,“你有给我报销的地方吗?”全场顿时笑成一片。

看得出,学子们很难理解,我千里迢迢飞去,花费大把钞票,见了面,就握个手,说句话,对方也就答了声“哦——”,这叫“寻找大师”吗?这见面跟不见面又有什么区别呢?

哈哈,区别大了去了。见之前,饶公离我很远很远,仿佛在另一个世界;见之后,饶公就变得近在咫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一念心驰,于抬头、转身之际,准能感受到他灼热的呼吸,看到他矜持的微笑。

与读者的因缘更似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总在不经意时飘落人间。

2015年,某位中学老师来访,甫落座,双手递过一册《岁月游虹》。这是我1997年的书。我以为是让我签名,掀开扉页,见上面已有我的签字,是送给一位大学生的。

“我在旧书网上淘的。”他解释。“这位已移居海外,书他用不着了。你是让我改签吗?”“不,我今天来,是把它还您。此书网上脱销,估计您也没剩几本了。”“那倒是……不过,看来你是喜欢的,否则不会上网淘。还我,你不也没了吗?”“我有。”他满脸放光。“你有什么?”我大惑不解。“电子版。”他说,“我把文字输入了电脑”。“太好了!把电子版给我一份,书你留着。”“不,电子版给您,书也给您。”他郑重起来,“今天登门,就为了一个仪式——完璧归赵!”我不禁肃然起敬,为他的完璧归赵,以及不让古贤的高士风度。

2018年,我在盐城签售《北大与时间之外》。活动结束,见到我的一位远亲手里捧着一摞书。按她要求,我一一签名,剩最后一册时,她红了脸,嗫嚅着,迟迟不开腔。

“这本是给你自己的了。”我笃信无疑。她低下头,羞涩地说:“不,这本留给肚里的孩子。”“孩子?”望了望她微凸的腹部,“有名字了吗?”“没有,爸爸说,您是起名行家,名字也要您定。”我一笑:“那是未来的事,等宝宝出生后再说。这书先签给你,孩子上学,再转送他,也一样。”“不一样,当年您送给爸爸的《长歌当啸》,后来归于我,感觉那书永远是爸爸的。”那一瞬,从她眸中闪烁的火花,令人直觉这不是寻常意义的签书,而是大树对种子的祝福、飞瀑对溪涧的寄语。“好!”我说,“这本还是签给你,到时候,你把宝宝的生日时辰告诉我,保证起名、签书两不误”。

这是前不久的事。一捆《从私塾到北大》寄往南京,快递小哥不慎损坏了一册封面。怎么办?他上网重购了一册,作为赔偿。他把残书取回。摆在床头,似失职的嘲笑?哪里!他将之看作意外的奖励——突击三个晚上读完这书。

事情到此可以画句号。不,他有回忆的丝要织锦,他有幻想的虹要垂天,他有诗要吟,有歌要唱,有把一颗心掏出来展览的冲动,奈何周围无人可以分享,就回头找客户,帮他加上我的微信。

于是,我知道了他幼时痴迷诗歌,中学爱上戏剧,大学热衷创作网络小说,心头始终燃烧着作家梦。为了尽快就业,他加入快递员行列。他不认为这是大材小用,他说自己去过东南亚,见到的导游多的是大学生、研究生。

他还说:“亏了把封面损坏,这才有机会读到您的书……”我回复他:“其实我俩一样,都是干的快递活。你负责投送实物,我负责投送精神。你是我此书歪打正着的最佳读者。”

原标题:《卞毓方:你负责投送实物,我负责投送精神》

栏目主编:黄玮 文字编辑:黄玮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来源:作者:卞毓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