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浪文章网 手机版
首页 > 实时讯息 >

聚焦专利产业化|东营市公布专利转化运用十大优秀案例

时间:

为深入落实《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推广东营市开展专利转化运用有效做法和典型经验,发挥优秀案例的示范引领作用,近日,东营市发布全市专利转化运用十大优秀案例。

案例1:绿色智能修井作业装备关键技术相关专利产业化,助力油田安全、清洁、高效生产

胜利油田胜机石油装备有限公司以“数智化作业”为核心,布局并授权发明专利13项,实现了传统人工修井作业向智能修井的转变,作业劳动强度降低90%以上,作业风险等级大幅降低。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胜利油田、辽河油田、华东油田、江汉油田等陆地和海上油田,产值3.44亿元,推动了修井装备产业升级。2024年,自动化修井作业装备被认定为国家专利密集型产品。

案例2:油气能源开发深海钻探用散料输送系统项目产业化

山东万邦石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油气能源开发深海钻探用散料输送系统,成功应用于“梦想号”大洋深海勘察船,突破国外技术垄断,填补国内空白。该技术已获得10项发明专利,有效推动深海关键技术攻关,推动了深海装备国产自主化,助力海洋新质生产力发展,项目至今已有15套产品实现工程化应用,新增产值超8000万元。

案例3:4,4’-二氨基二苯醚产品的产业化

山东冠森高分子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使用催化加氢工艺,将二硝基二苯醚半成品转化生成二氨基二苯醚成品,替代传统铁粉还原工艺,简化了生产流程,提高了产品纯度,减少了副产物生成,实现了二氨基二苯醚的绿色高效生产,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024年,项目实现销售收入近2亿元。

案例4:液态六氟磷酸锂制备专利产业化落地,助力新能源行业发展

石大胜华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采用“产学研协同创新+专利导航+专利布局”模式,对创新技术进行全方位专利布局,坚持“产、学、研、用”创新开发体制,形成包括市场需求调研,小试、中试开发,产业应用的成熟创新机制。该技术大大提高了下游电解液厂商的生产效率,推动了产业发展。目前,该产品已为公司新增产值2亿元。

案例5:一种低滚阻轮胎用炭黑出炉成型装置及成型加工方法

烁元新材料(东营)股份有限公司联合高校进行BDX/BL系列炭黑的技术研发,解决了轮胎胎面用炭黑生热高的问题,能够降低轮胎的滚动阻力,与原有技术相比,可实现节约油耗5%以上。项目的产业化获得良好经济效益,实现年销售收入6亿元以上,公司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该技术实现了替代进口产品,引领国内炭黑行业技术进步。

案例6:国家1.1类中药新药芪蛭益肾胶囊产业化

山东凤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芪蛭益肾胶囊是国内首个遵循国家临床指导原则而获批上市用于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的中药创新药,也是山东省近十几年来获批的首个1类中药创新药。该专利技术实现了传统医药在防治重大疾病方面的突破,填补国内中成药治疗糖尿病肾病(DKD)空白,近三年累计销售额达到2亿元。

案例7:氧化铝纤维及制品关键技术核心专利转化运用

山东东珩国纤新材料有限公司围绕无机纤维等高性能材料的研发及产业化,联合高校院所开展产业化技术攻关,布局专利50余项,采用“专利池+基金”的成果转化模式,获东营山财金石创新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首期投入资金4000万元,成为国内首家、全球第三家掌握高性能氧化铝纤维生产技术的企业。2025年预计产值将突破1亿元。

案例8:复合材料压力容器制造项目产业化

胜利新大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复合材料压力容器以玻璃纤维增强体和树脂基体为核心,采用三维立体包络缠绕工艺制造成型。结合轻质材料与工艺创新,实现减重降耗,耐腐蚀、抗老化和抗疲劳性能显著提升,降低泄漏风险并延长使用寿命。项目布局结构及工艺类专利数十项,2023年以来新增产值超1亿元,2024年获批国家专利密集型产品,形成技术壁垒与市场竞争力。

案例9:高端碳材料专利产业化

山东海科创新研究院聚焦高端碳材料市场,突破高容量3C用针状焦和各向同性焦等关键技术,依托申请前的"三维评价+三级检索"体系完成高质量专利布局。通过市场化运营实现18项专利转让、许可,推动转化企业产品吨利润提升500元,新增年营收7500万元。专利产业化有效推动转化企业产品高端化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

案例10:无规微支化微交联缔合聚合物驱油技术项目产业化

山东诺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围绕聚合物驱油技术布局授权发明专利15件,通过分子结构设计并采用两段引发聚合反应体系,有效提高聚合物的耐温抗盐性能,解决残留单体含量较高的问题。该项目推动了区域内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2023年至今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2024年,相关专利产品被认定为国家专利密集型产品。(大众新闻记者 杜美萱 通讯员 刘新东 韩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