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标生财”之风必须刹
时间:

文/孙文静 图/郜曈
少数专家充当“黄牛掮客”,使用暗语进行团伙作案,甚至有个别专家主动“咬钩”……近年来,评标专家违法违规问题被频频通报。
借标生财,其害无穷。评标专家按“好处费”打分不仅会错配资源,让守规矩者遭殃,还会侵蚀政府公信力,给公共秩序、公共安全等带来多重风险隐患,务必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综观媒体报道,乱象丛生背后是多重短板相互叠加形成的“制度缝隙”。比如,远程及跨省评标存在困难,为“场外勾连”留下空间。再比如,主管部门监管存在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问题,极易形成“灯下黑”。
招标投标秩序关乎公平,更关乎信心,“借标生财”之风必须刹。从向创新要办法探索“机器管招投标+不见面开标”模式,到扎紧制度笼子明确“评标专家对评标行为终身负责”,一系列新举措必能更好地推动招标投标市场规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