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手驿站、暖“新”餐厅、专属车位……即墨区把新就业群体当成了“家人”

8月29日是七夕节,外卖订单特别多,即墨区骑手王志宇连续送了12单后,已经口干舌燥、汗流浃背了,当他途经通济街道即发阳光城社区骑手驿站时,休息片刻后继续送单。小小驿站为不少户外工作者提供了便利,在这里他们可以充电、补水、热饭、看书等。像这样的驿站在即墨还有87处,服务内容全部免费。此外,核心商圈有暖“新”餐厅,许多社区还设置骑手专属停车位,即墨区对骑手的贴心“宠爱”,让奔忙于楼宇之间的他们切身感受到城市的温暖。

骑手在驿站充电。
为骑手建起红色的“家”
即墨古城社区的暖“新”餐厅里,“90后”骑手小张花了8元钱,购买了一份两荤一素优惠餐;中午送餐高峰期后,即发阳光城社区广场的“红色驿站”坐满了前来短暂休息的外卖骑手、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
8月29日上午10点左右,即墨的气温达到了35℃。当天是七夕,各平台的外卖骑手格外忙碌。在位于即墨区通济街道即发阳光城社区的暖新驿站,有的骑手在取水、有的在为“坐骑”换电,还有一名环卫工人正在此歇息。

快递员在驿站小憩。
骑手王志宇介绍,他是今年暑假才开始做骑手的,这几天高温天气,每天送餐过程中,全身一直处于湿透的状态,尤其是七夕当天,从上午10点开始,一直到下午1点,订单几乎没中断过,连续的奔波,让他感到有些超负荷。幸亏中途有这个驿站能补给一下,累了可以停下来喝口水,稍微歇上几分钟。“别小看这小小的驿站,就是骑手的‘加油站’。”王志宇说。
青岛早报记者注意到,在驿站屋外,有一个智能换电柜,来来往往的不少骑手在这里充电。即发阳光城社区党委书记杜茜介绍,这个驿站是全区建成最早的一个,除了提供矿泉水、防暑药等免费服务外,还特意联合供电部门以及第三方平台,在驿站安装了智能换电柜,不仅帮骑手解决了充电难题,还从价格上为骑手减负。许多骑手、快递员和环卫工人把这里当成了“家”。
8元“营养午餐”太暖心
七夕当天,也是即墨快递员张培辰最忙碌的一天,他从早上6点就开始忙碌起来,等他送完最后一单后,已经是中午12点多了。他稍微松了一口气,在古城暖“新”餐厅要了两荤一素和一份米饭,吃得津津有味。
“半个小时吃完还能休息一会儿。”张培辰边吃边说,他负责的区域就在古城社区周边,每天送完单后,一般就在餐厅吃。像张培辰这样的快递小哥在这里就餐,一般花上8元钱就能吃上两荤一素的优惠餐。和一般群体不一样,外卖骑手等新就业群体,因为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午饭时间一般安排在每天上午10点多,而最忙碌的时间段在11点到1点之间,这样的工作规律,暖“新”餐厅显得尤其重要。快递员吕友军介绍,送外卖忙的时候一天都抽不出吃饭时间,在古城社区送外卖,因为有餐厅,所以每天都能吃上热乎的饭菜,这样的服务太暖心了。
“外卖骑手、快递员这些新就业群体,应该融入城市建设,成为文明城市的新群体。”即墨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古城社区是即墨区重点回迁安置区之一,由老即墨“城里关外”11个村居部分住户拆迁改造而成,总户数6983户、总人口2.1万余人。社区位于即墨中心城区,也是居民集中居住区域,周边快递、外卖业务量大,相关从业人员达200余人。为保障城市运转,方便外卖骑手服务居民生活,去年以来,古城社区在古城商圈肯德基地下室规划建设了一处“岛城暖心驿站”,向外卖骑手、快递员等群体提供饮水、充电、休息、就餐等便捷服务,其中,暖“新”餐厅对外卖骑手、快递员实行折扣优惠,并提供延时就餐服务,解决他们“就餐难”问题。古城社区被评为即墨区首批“骑手友好社区”之一。
社区专设“骑手停车位”
“这是社区专门给我们设立的骑手停车位,来送餐停车很方便,一点时间都不会浪费。”骑手李祥春介绍,以前送餐担心小区进不去,现在这些顾虑都没有了,进小区一路畅通,就像回家一样,有专门的停车位。不仅如此,社区还为骑手提供了“社区地图”,在每一个区域标注楼座位置,让外卖骑手、快递员配送更加方便。
针对3个小区骑手“门难进”的问题,社区党委建立业主、物业公司、骑手代表沟通协商机制,定期共商解决方案,以开展即墨区第一批“骑手友好社区”试点为契机,实现骑手一键扫码自由进出社区,打通了配送服务的“最后一百米”。同时,在小区、楼宇醒目位置设置“骑手友好地图”,标注楼宇、车位、驿站等信息,破解配送“路难找、楼难记”的问题。社区还协调辖区各方资源,增设引导标识和即停即走骑手专属停车区,并为骑手提供专业服务指导,破解“停车难”问题。
近年来,以网约配送行业为代表的新业态蓬勃发展,即墨区紧紧围绕骑手所需、社区所盼、行业所能,积极探索关爱网约配送员群体的务实举措,依托“岛城暖心驿站”,扎实开展“骑手友好社区”创建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即墨区首批“骑手友好社区”为:环秀街道滨湖社区、墨河社区、景岱社区,通济街道即发阳光城社区、宝龙社区、府北街社区,潮海街道古城社区、腾马社区、和祥社区,通济新区硕丰苑社区以及鼎泰丰社区。
/ 记者观察 /
暖心服务送到了心坎上
在城市中,每一个新职业都值得尊重。寻常巷陌、市井生活,城市生活离不开外卖骑手、快递员。他们用勤劳的汗水,为城市幸福生活提供了便利,而生活在城市里的我们,也应该为创造幸福的人提供更多方便。让这座文明的城市与新就业群体和谐共生,幸福体验无处不在。
让新就业群体有回家的归属感。在即墨做外卖骑手、快递员职业的,有超过一半是外地人。有的是刚毕业来到这里创业打拼,有的是转行送外卖,还有的是居住在即墨的外地人兼职,他们为了生活,用自己的汗水努力拼搏。即墨为他们建起的骑手驿站、暖“新”餐厅、专属停车位等,不仅拉近了城市与他们的距离,更让他们感觉到了这座城市的温度。
让新就业群体获得更多幸福感。安徽人王胜利在即墨做骑手3年了,以前为了节省时间多赚钱,总是为吃一顿饭耽误时间而发愁。即墨建起暖“新”餐厅后,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习惯。早上送几单后,上午10点多来到餐厅,花上8元钱就能吃上丰富的营养午餐。晚上不忙的时候,也可以在餐厅吃个晚餐后接着再工作。因为餐厅就在社区,如今再也不为节省时间吃不上饭发愁了。
把“关键小事”办到心坎上。说到底,要让新就业群体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他们更加安心、更加舒展地拼搏奋斗,即墨想尽办法,全力为骑手在“关键小事”提供保障,这些嵌入城市肌理的友好场景,构成了一张看不见的温暖网络。即墨区委社会工作部沿着外卖骑手的生活圈、工作圈深入调研,系统规划场景建设方案。重点聚焦10多个外卖骑手集聚的商圈楼宇和社区,逐个优化布局“友好场景”建设。联动属地镇街和行业党委、平台企业,梳理形成外卖骑手活动“热力图”,把他们最需要的修车换电、休息吃饭等服务阵地建到热力指数最高的地方去,真正把服务送到外卖骑手的心坎上。
来源|青岛早报记者 康晓欢 袁超 通讯员 高文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