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浪文章网 手机版
首页 > 实时讯息 >

让“鲁字号”农产品破壁出圈!齐鲁农超搭台赋能形成品牌集聚,农产品溢价空间提升

时间:

8月25日清晨,潍坊安丘市辉渠镇,农户王秀兰正在小米地里查看谷穗饱满度。“以前咱这小米再好,也就周边乡镇知道。现在贴上‘安丘农耕’的牌子,通过‘齐鲁农超’卖到北京,知名度提升了不少。”

辉渠小米的品牌运营,是“齐鲁农超”为山东好品品牌赋能的一个缩影。从田间地头的散装土产,到货架上印着地理标志的品牌产品,“齐鲁农超”正以平台之力,让山东十六市百余区县的区域公共品牌、地方特色品牌等一步步走出“深闺”。

从散装到打包

在安丘市辉渠镇,王秀兰在内的不少农户吃到了区域品牌建设带来的红利,这得益于“齐鲁农超”主导的区域品牌建设。

在今年的安丘草莓大集品鉴会环节,石埠子镇、石堆镇、兴安街道等6个街道的13家草莓种植企业集中展示,省内的20余家采购商、企业代表等现场试吃、订货、对接洽谈。“我们不是简单贴标签,而是从采摘到包装全链条服务。”“齐鲁农超”相关负责人马韶莹介绍,今年7月,“齐鲁农超”大篷车开进安丘桃园,对安丘的农产品品牌进行深度宣推。

在距离安丘370多公里的济宁,“齐鲁农超”也进行了区域品牌的推广。今年1月,“齐鲁农超·济宁礼飨”年货专场开启。直播中,“齐鲁农超”联合济宁商家共同为消费者精心准备了丰富地道的济宁年货,每一样都饱含着济宁的独特风味。

“以前各县区的特产各卖各的,没形成合力。”济宁市农业农村局产业科工作人员说,“齐鲁农超”通过公众号推文、社群宣推、直播卖货等方式,进一步让“济宁礼飨”从本地年货变成全国消费者的选择。数据显示,2025年该品牌通过“齐鲁农超”平台销售额有明显增长。

“单个农户做品牌,就像散兵游勇,区域品牌建设,就是集群出击。”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吴学军分析,以安丘和济宁为例,区域品牌让农产品溢价空间提升,成为农民的“致富卡”。

从“养在深闺”到爆款频出

8月的微山县,渔民张庆林的虾笼刚出水,就被冷链车接走。“以前虾捞上来得连夜赶到批发市场,现在岸边设了分拣点,活虾直接打氧装箱,48小时就能到上海餐桌。”他手机里的订单显示,今年通过“齐鲁农超”卖出的小龙虾,比去年多了三成。

“我们给微山湖小龙虾提炼了核心卖点。”“齐鲁农超”电商业务负责人李道康介绍,今年5月,选品团队走进微山利民现代渔业养殖基地,开启了源头寻味之旅。从捕捞到分拣、烹饪,聚焦小龙虾从湖中到餐桌的每一个环节,这场直播给这款地方特产建立了“鲜活标准”。李道康透露,今年夏天,“齐鲁农超”直播间里的微山湖小龙虾,单日销量有了明显增长。

每到秋天,总能在黄河东营段沿线看到大闸蟹养殖户给刚捕捞的大闸蟹绑上“身份证”——带有溯源二维码的塑料环。“扫这个码,能看到大闸蟹的养殖基地、饵料信息,并有相关单位出具的各种报告。”一养殖户透露。

“我们与蟹农一起,为他们的产品打造了全链条溯源体系:在养殖区安装水质监测设备,定期抽检蟹黄饱满度,甚至给螃蟹佩戴‘生长记录仪’。”马韶莹介绍,除此之外,刚出塘的鲜活大闸蟹们还要经过3次人工筛选,继而通过抽检、捆绑、打包最后送进冷链车,确保到手的蟹鲜活安全。

从简单陈列到场景体验

打开“齐鲁农超”小程序,点击“品牌馆”标志便能进入一个丰富的农业品牌世界。其中,“潍有尚品馆”“齐鲁农超·银龄好品馆”等,汇聚了众多山东各地的优质农产品品牌。

2025年,“齐鲁农超”的品牌馆建设进一步完善,成为展示山东农业品牌的重要窗口。“潍有尚品馆”内,潍坊的各类特色农产品琳琅满目。“齐鲁农超·银龄好品馆”则聚焦适合老年人的农产品,为老年消费者提供了便捷的选购渠道。此外,“齐鲁农超”还计划开设畜牧馆和远洋渔业馆,进一步丰富品牌馆的内容。

在“齐鲁农超”平台上,不仅有区域公共品牌和知名地方品牌,许多不为市民熟悉的品牌也在这里找到了发展机遇。临朐鹅肝生产企业原本以出口为主,国内市场知名度不高。“齐鲁农超”与企业合作,帮助其进行品牌定位和市场拓展。通过参加“齐鲁农超”组织的各类展会,临朐鹅肝逐渐被国内消费者所熟知。如今,临朐鹅肝不仅在国内市场有了稳定的销量,还借助“齐鲁农超”平台,进一步巩固了国际市场份额。

山东财经大学MBA学院教授李琪认为,“齐鲁农超”的经验在于,它不是自己做品牌,而是搭建了让好品牌成长的土壤,层层递进的赋能体系,助力山东农业品牌从“星星点点”变成“燎原之势”。

来源:大众日报